一个组织的软件测试干得好不好,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测试人员的能力水平,测试工具的能力建设,而在于组织对软件测试的期望。组织对软件测试的期望越高,越具体,越希望测试能够解决组织的一些痛点问题,软件的测试的有效性会越好。
开发测试,想要哪个?
有些组织只知开发,不知测试。一个软件项目立项了,高层管理者只关心什么时候开发完成,什么时候能够交付软件,根本不关心做不做测试,不关心做什么测试类型,更不用说性能测试、质量属性测试、异常测试这些要求了。领导层的这种态度会给测试人员传递一种测试做不做都行,怎么做都行的信息,这样的测试还提什么有效性?
进度质量,想要哪个?
有些组织对测试能够剔除软件潜伏的缺陷,提高软件交付给用户的满意度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如果进度受到了影响,领导就会把测试抛在脑后,丝毫不顾测试需要的远超开发的周期,只管交付节点,不管测试质量。这样的测试有效性非常有限。
成本质量,想要哪个?
这样的组织与前面的类似,对测试的积极作用有一定的认知,但同时对测试要投入的成本更重视。当测试部门要求提高测试人员能力、引入测试工具、调研测试方法,以提高组织的测试能力时,领导就会考虑要投入多少成本。而且往往领导会认为往测试能力投入成本是得不偿失的。没有投入,测试有效性会提高吗?
功能性能,想要哪个?
有些组织中的测试文化只注重功能需求的测试,忽略性能需求等非功能需求的测试。这些不被重视的非功能需求,往往在联试甚至交付使用之后才暴露出来。由于问题发现得晚,组织往往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你能简单地甩锅给测试人员吗?组织的期望才是罪魁祸首。
质量属性,想要哪个?
客户对软件的满意度,常常都不仅接受功能需求的满足,他还希望质量需求也能得到满足。质量因素有15种之多,包括正确性、性能、易用性、健壮性等等。领导对哪种质量属性更加重视,更能体现组织的能力,提高用户满意度,将对测试人员的努力方向造成极大的影响。
组织应当认真考虑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制定对测试的期望和目标,这样才能推进组织的测试工作有效进行。
这正是:
测试人员心头苦,不被认知无处诉
源头皆在管理者,没有目标难自处
下面是我整理出来的一份软件测试工程师学习与发展知识架构体系图。
希望大家能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收益良多。可以说,这个过程会让你痛不欲生,但只要你熬过去了。以后的生活就轻松很多。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古人说的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到完成之后再回顾这一段路程的时候,你肯定会感慨良多。
最后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这些资料,对于做【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包括了很多测试行业常见知识,其中包括了有基础知识、Linux必备、Shell、互联网程序原理、Mysql数据库、抓包工具专题、接口测试工具、测试进阶-Python编程、Web自动化测试、APP自动化测试、接口自动化测试、测试高级持续集成、测试架构开发测试框架、性能测试、安全测试,面试时面试官必问的知识点,精选简历等。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程序媛木子;自行获取~